1. 首页
  2. 学习笔记
  3. 恋爱笔记

从苏格拉底到恋爱37法则 找到你生命中的最优伴侣-大明恋爱技巧笔记

37%法则,37法则推导,37法则是什么意思,37法则的计算方式,37法则谁提出来的,恋爱37法则,m37%法则,恋爱中的37法则,情感专栏,数学模型恋爱37法则,百分之37法则,解释自然常数恋爱,明明就这样,

恋爱37法则又称之为37%法则,这个问题由数学家 Merrill M. Flood 在 1949 首次提出,这个问题被他取名为“未婚妻问题”。

在古希腊,有这样一位哲学家,有一天,他带领着一群学生来带了一片麦地。他说到:你们沿着这条道挑选一颗最大的麦穗,但是只许进不许退。

说到这想必大家都想起了这个故事。这位哲学家就是苏格拉底,而故事的结尾就是他的学生都空手而归。究其原因,每个人都不知道前方的麦穗是否还有更大的,因而就放弃了之前的麦穗,等走到尾时,就只能空手而归。

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用37法则来解决,当然,也有可能空手而归,但是,空手而归的概率会降低!下面我们将会从恋爱找对象的角度解析这个37法则,解析完之后,相信大家就会对苏格拉底的故事有了明确的答案了!

什么是恋爱37法则?

如果你预计求爱者有 n 个人,你应该先拒绝掉前 n/e 个人,静候下一个比这些人都好的人。假设你一共会遇到大概 30 个求爱者,就应该拒绝掉前 30/e ≈ 30/2.718 ≈ 11 个求爱者,然后从第 12 个求爱者开始,一旦发现比前面 11 个求爱者都好的人,就果断接受他。由于 1/e 大约等于 37%,因此这条爱情大法也叫做 37% 法则。

不过,37% 法则有一个小问题:如果最佳人选本来就在这 37% 的人里面,错过这 37% 的人之后,她就再也碰不上更好的了。但在游戏过程中,她并不知道最佳人选已经被拒,因此她会一直痴痴地等待。也就是说,MM 将会有 37% 的概率“失败退场”,或者以被迫选择最后一名求爱者的结局而告终。

37% 法则“实测”!

37% 法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?我们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模拟了当 n = 30 时利用 37% 法则进行选择的过程(如果 MM 始终未接受求爱者,则自动选择最后一名求爱者)。编号越小的男生越次,编号为 30 的男生则表示最佳选择。程序运行 10000 次之后,竟然有大约 4000 次选中最佳男生,可见 37% 法则确实有效啊。

mis2my.png

这个问题的精妙之处在于,在微积分界叱咤风云的自然底数 e,竟也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了这个看似与它毫不相关的问题中。不知道此问题发表后,Geek 男女间会不会多了一种分手的理由:不好意思,你是那 37% 的人。

所以有人说:初恋是爱情的垫脚石,你以为找到了真爱,其实你只是别人的垫脚石!

当然,恋爱并不是数学,实际上恋爱是抽象并很难以量化的。多用心去接触那些追求你的异性,给他们一些机会展示真诚,并认真的去考虑和对待,比用什么公式都有用。不要总以自己的绝对标准去要求对方,长期的男女关系是需要双方的退让和包容的,如果你一味坚持自己不做调整,就很难达到一段关系的完满。对于选择伴侣这方面,个人认为,并不适合用37法则来进行。因为每个样本并不是只出现一次,分手后能再复合,离婚的都能再婚,错过一次,除非已经没机会了,那还是能回去的。所以,在选择伴侣的问题上,不建议用37法则。爱情这东西,还是随缘、随心、随机应变吧。

如果你追求者也多,但觉得没遇到合适的,又担心定下来以后遇到更好的,后悔。但好像在这种观念影响下,又错过了不错的人,那么你可以考虑采取37法则!

当然,对于我们文章开头,苏格拉底的故事,也是可以参考37法则。

对于我们很多单身多年的小伙伴,并不是不知道如何选择,而是没得选,“N”这个变量从来没有增长过!

所以不妨多学习,多实践,知行合一,早日脱单!


热门恋爱课程朋友圈每天更新:

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;文件名为微信图片_20231125115721-721x1024.jpg

超过15000G的恋爱脱单情感学习资源,持续上新,包含女生+男生恋爱+情趣类,帮助你更快实现情感自由。

整合了2015至今从展示面、认识、搭讪、社交聊天、大学校园恋爱、追女神、夜d攻略、约会方法、挽回前任、长期关系等。

一次付费,永久免费学习,降低你的试错成本,花一顿饭的钱学习全网恋爱课程!

情感学习资源目录:

公众号:

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;文件名为2021070615113115.png

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,仅供社群内部成员学习交流使用,下载后请于24小时内删除,如有侵权,请联系微信:1181323051 删除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联系我们

邮件:mmjustcom@ytju.cn

工作日周一至周五:10:00-11:30 13:30-18:00

周六周日:21:00-21:30

QR code